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、建筑与文学课件1 新人教版.ppt
《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、建筑与文学课件1 新人教版.ppt》由会员分享,可在线阅读,更多相关《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、建筑与文学课件1 新人教版.ppt(26页珍藏版)》请在知享网上搜索。
1、第16课明朝的科技、建筑与文学,李时珍和本草纲目,宋应星和天工开物,徐光启和农政全书,明朝有哪些著名的科技著作?,姓名:生活年代:地位:代表作:,李时珍,明朝1518年-1593年,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,本草纲目,宋应星中举人后,担任过地方官吏,公务闲暇时就专心致志地研究科学技术,整理各地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和经验。宋应星经过长期的积累和不懈的探究,写下了天工开物一书。,全书60卷,约70万字,分为农本、田制、农事、水利、农器、树艺、蚕桑、种植、牧养、制造、荒政等大类。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、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。,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,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,山海关坐
2、落于河北省秦皇岛东北,是中国华北与东北交通必经的关隘。1381年(明洪武十四年),大将徐达在此修筑长城,建关城设卫。关城有城门四座,东门最为壮观,名镇东,内悬“天下第一关”匾额。,明长城嘉峪关,嘉峪关,鸭绿江,临洮,辽东,秦长城与明长城有什么不同之处,居庸关,居庸关,在北京昌平境内,为明长城重要关口之一;南北两个关口,南名“南口”,北称“八达岭”。两旁高山屹立,翠嶂重迭,中间有长达18.5公里的溪谷,俗称关沟。居庸关为古代北京西北的屏嶂。,第16课 明朝的科技、建筑与文学,明长城和北京城,明长城,目的:明朝建立后,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,以城墙为主体,由关隘、城台、烽火台等组成,沿线设立卫所
3、驻守军队,开展屯田,修建道路,形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,规模最大,历时最久,布局更合理,技术更先进,设施更为完善,工程质量更为优异,影响:在长城附近的多民族聚集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,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,西:嘉峪关,东:鸭绿江边,特点1,特点2,明朝北京城平面图,宫城,皇 城,外 城,故宫鸟瞰图,明承天门(今天安门),宫城,皇 城,外 城,明朝北京城平面图,整个北京城平面呈“凸”字形,由一个中轴线纵贯南北,从宫城到外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,均衡布局,形成了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。,故宫角楼,故宫周围宫墙长约3公里,四角都矗立有风格绮丽的角楼,墙外有护城河环绕,使故宫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。,说说这是哪些名著里的场景?,西游记,水浒传,三国演义,明朝三大著名小说,小说,(1)情况:明朝时期,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,(2)原因:前期的文化积累;市民阶层的兴起;社会
- 配套讲稿:
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,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。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。
- 特殊限制:
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、国徽等图片,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,禁止商用。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。
- 关 键 词:
-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、建筑与文学课件1 新人

链接地址:https://www.zxtw168.com/p-118146.html